韩国电影崛起的另一面:女性角色的作用有多大?

韩国电影产业也更加注重性别问题,2017年首次统计了《韩国电影性别认知统计》,从数据上来提升女性地位。统计显示,2016年韩国商业电影中,大女主作品共有17部,占总数的25.8%。此后几年的数据都不容乐观。2018年仅有6部(15%),2019年只有8部(18.6%)。其中,双女主的设定少之又少,而双男主的设定更多,2019年有28部。
相比之下,女性导演崛起更盛,在2019年影院上映的169部韩国电影中,女性导演作品占到了22部;制作费超过30亿韩元的中高成本45部商业电影中,女性执导作品共有5部。2020年,在制作费超过30亿韩元的商业电影中,女性导演与主演的占比也分别达到了13.8%和41.4%,是近五年里的最高值。
韩国电影女性的力量有多大,今天就来聊一聊。
那个自言自语的女性,已经成为韩国女性电影的一个难忘的形象。
韩国电影里能有这样深入地展现少女心理的作品,非常令人瞩目。
韩国蜚声国际的大导演,也都有女性主角的佳作。比如李沧东的《诗》《密阳》,金基德的《圣殇》,朴赞郁的《小姐》,《亲切的金子》,林常树的《下女》,林权泽的《千年鹤》《西便制》(两部电影一个故事,两种拍法),奉俊昊的《母亲》。洪常秀就更不用说了,以女性为主角儿电影更多,比如《海边的女人》《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
这些电影,可以说是男性视角的女性故事,也可以说是超越女性视角的社会叙事,但可以看到许多女性意识的反思。《下女》是阶层故事,一个底层女性在上流社会里被凌辱、被戏弄、被伤害,乃至最后被抛弃,只能自焚以反抗,主题虽然挖掘不深,全度妍的表演非常精彩,导演并非一味的同情,也有讽刺她们愚蠢、软弱的一面。相比较之下,尹汝贞饰演的女大管家更加出彩,她侍候富人一辈子,一面讨厌上流社会,厌恶这份侍候人的工作,一面又必须取悦她们,最后出卖了下女,为自己的儿子博取了好前程。她最后决绝地离开,相比下女其实更加具有反抗性。
《诗》和《密阳》都是李沧东借女性来探讨人性话题,《诗》讨论的是赎罪,一个痴迷诗歌的老外婆如何面对外孙犯下的丑恶暴行,《密阳》讨论的是宽恕,一个母亲如何走出伤痛,原谅杀死自己孩子的罪犯,与周围环境的不善和解。两个女人都具有自主意识,深陷痛苦之中,鲜明地体会到了人性之恶、理想与现实之悖谬,并且做出了自己决绝的抉择。我们看到了外婆强烈的正义感,亲自把儿子送给警察,看到了母亲对信仰他者的怀疑,真正从自我内心中找到了生存的希望。女性在这里重要的不是性别,而是人性的思索。
另外还有很多电影值得一提,比如《猫样少女》《电话》《地狱奶奶》《我能说》《女高怪谈》,《蔷花红莲》也都是女性主角的类型片,强化了女性在商业电影里的存在感。他们在韩国电影界的地位也并不弱于男性,商业号召力上也并不差。
韩国电影的女性崛起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女导演总体偏少,女主演的电影比例较低,大制作,大投资的女主演就更少,制作费越高,女演员主演的概率越小,甚至韩国还有很多双男主的大制作。韩国电影女性力量还需要不断增强,韩国电影才会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