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烂不烂?我不知道,我只是来看他的

时隔五年,狄仁杰系列最新续集终于回归。
买票的观众,有些是为了堪称奇观的特效,有些是为了“中国福尔摩斯”的IP,也有人是冲着现实版“镇魂兄弟”:林更新和赵又廷。
但杀姐觉得,最受影迷期待的,还是影片的导演——徐克。
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宛若鬼神的奇人异事。
核弹级脑洞的巨兽飞龙。
以及各种亦庄亦谐的历史人物。
已经参与过六十余部电影的徐克,还是那个徐老怪。
许多人习惯从“武侠”的角度聊徐克,但用武侠来概括他未免太狭隘。
毕竟,刚接触武侠的徐克,甚至不知道武术指导是什么。
今天,杀姐就和大家聊聊徐克的另外几个标签。
邪典大师
其实徐克能被业界注意,靠的并不是传统武侠片,而是颇为小众的“混乱三部曲”。、、
《蝶变》的叙事风格很像狄仁杰系列,并不重在悬念和推理,反而通过怪力乱神的事件,去构建一个异世。
虽说它是武侠,但其中铁甲钢衣的装扮,以及主角不懂武功的设定,在当时简直离经叛道。
到《地狱无门》,徐克变本加厉。
故事发生在一个吃人的村落,剧情也围绕“吃人”二字展开。
片中的镜头夸张大胆、鲜血四溢,甚至出现了一个挖心的情节,邪劲十足。
作为三部曲的终章,《第一类型危险》回归到现实题材。
片中充满了枪支和炸药,戾气冲天的青春,满满都是愤世的敌意。
早期的徐克,看不惯电影千篇一律的手段,更想借电影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很显然,这种邪典气质,延续到了他的整个电影生涯。
在之后的作品中,我们都能找到各种自带邪气的设定。
潮流旗手
三部“邪片”虽说口碑不错,但票房难堪的要命。
意识到引资的问题,徐克转手就拍了一部喜剧《鬼马智多星》。
谁料,影片不仅让他捧回了金马,还问鼎当年的票房冠军。
凭借喜剧名利双收的徐克并不甘心,更害怕重复。
两年后,他引入制作《星战》特效的工业光魔,重金打造了超越时代的《蜀山》,开启了武侠片的新时代。
1986年,联手好友吴宇森的《英雄本色》,让香港电影正式进入黄金时代。
极高的产量,并没影响到徐克电影的质量。
他反到凭借自己超前的理念,引领了整个香港电影的潮流。
特效发烧友
徐克爱用特效,是香港电影圈出了名的。
钻研特效,是为满足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弊端也很明显——
过于依赖特效,实则分散了团队的注意力。
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人手的紧缺成了行业的常态,再加上主创意见的不统一。
从《七剑下天山》到《奇门遁甲》,徐大侠的口碑每况愈下。
是徐克老了?
当然没有。
近期的《狄仁杰》和《西游伏妖》,不说内容如何,至少特效亮眼。
虽然热衷特效,但徐克也经常提醒自己。
特效很容易被模仿和复制,我们最需要的仍是内容。
毕竟有太多导演,不用特效也能讲好故事。
鬼马漫画家
提及徐克的想象力,他的另一个身份不容忽视——漫画师。
不同于北野武的诡奇,姜文的写意,徐克的分镜手稿分分钟秒杀专业画师。
这是徐克的分镜
这是姜文的分镜(姜老师绝对是灵魂画师)
有影迷甚至说,徐克做导演只是兼职,画师才是职业。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当年的动画《小倩》,2D绘图做3D效果,相比日漫毫不逊色。
接受采访时徐克也表示,画漫画做动更易实现他的想法,以后借狄仁杰的IP做动画,也不无可能。
徐老怪果然是个被电影耽误的漫画家。
就像他对有电影梦的人说的,如果下决心进入电影圈,其他人的工作热情,会让你出不来的。
大家都喜欢从武侠开始聊徐克,因为他的经历本就像自己的武侠电影。
不必千军万马、飞矢如蝗,不必竹枝论剑、游龙惊凤。
在乌云笼罩之前,会有一个侠客策马奔出,一口刀劈出万马齐喑,带着一种力挽狂澜的希望。
![]()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