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没戏拍,陈道明为小鲜肉配戏,演艺圈究竟需要哪种人才?

每当“天价片酬”、“金鹰水后”等词登上热搜时,网络上的哀鸿之声总是不绝于耳。可是,在对那些德不配位的明星发出质疑时,我们又何曾反思过自己,是否尽到了观影者的义务——为优秀电影人摇旗呐喊,积极抵制滥竽充数的影片,让轧片和敷衍了事的演员无可乘之隙。很显然,从演艺圈的现状来看,近几年甚至近十几年,我们作为观众,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01
冯导曾放言:“中国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垃圾电影,那是因为有一些垃圾观众在捧。如果没有人看垃圾电影,就不会有人愿意拍这些垃圾电影了。”
关于冯导的人品和作品我们暂且不论,单看他这句不那么中听的话,其实也不无道理。回望过去几年,华语电影除了《战狼2》、《红海行动》这类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影片之外,豆瓣评分6.7分的《唐人街探索案2》、5.0分的《捉妖记2》、4.9分的《功夫瑜伽》等,都在票房排行榜的前十。
根据评分来看,这些影片的质量明显差强人意。那么,它们凭何突出重围,票房大卖呢?
综上所述,导致电影市场畸形发展的因素,除了明星及制作人的努力,也离不开广大观众的推波助澜。至于那些没什么热度、想要静下心来打磨角色的演员,有的已经被市场淘汰,还有的与流量明星一起趟浑水,走的步履蹒跚。
02
曾几何时,濮存昕一度作为“成功人士”为各类产品代言。从西服到葡萄酒,从家用电器到生活日化,他的海报贴满了大街小巷,风头毫不逊于当今的流量小生。可是前不久,他出现在《国家宝藏2》这档综艺中时,却形象大变,老态尽显。随之而来的惊叹声还未落下,网上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通稿:濮存昕自称演的东西没人看,现在没戏拍。
这段采访被曝光到网络上之后,大家非常惋惜,纷纷感叹——好演员没机会。那么,有机会出演影视作品的、演艺圈需要的,究竟是哪种人才呢?
03
这部作品是根据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陈道明在剧中饰演男二号,戏份多少暂不确定。而此剧的主演,是新晋演员张若昀与李沁。张若昀在娱乐圈中不算是经常“作妖”的明星,可是自他入行以来,只演了两部小成本电影,并没有激起太大水花;电视剧方面,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获奖记录呢,更是寥寥。
我们无法就此判定张若昀是娱乐圈所需要的人才,但是陈道明作为演技派的代表之一,沦落到给小鲜肉配戏,着实是让人感到惋惜和心痛。要知道,他作为国家一级演员,不仅为广大观众带来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还为中国电影电视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陈道明曾担任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多次代表演艺人士发声,为影视行业提出了种种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意见。为此,广电总局还授予他“优秀电影表演艺术家”称号。并且,他还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这些头衔和殊荣,足以证明陈道明确确实实担得起“演员”二字,可他依旧虚怀若谷,饱览古今中外的文学著作;64岁笔耕不辍,每天坚持练习书法,写得一手好字。甚至有媒体人称,陈道明是演员当中读书最多、最爱读书的人;就连心比天高的刘嘉玲也这样形容他:陈道明是一个非常博学多才的才子,他琴棋书画样样皆能,讲话非常有质感,非常幽默,跟他讲话是一种非常好的享受。
可是,如果你认为陈道明是一位爱掉书袋子、老气横秋的演员,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在人品方面既传统又保守,但在生活中却孤傲不群,甚少与圈内人士往来。正是这种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让他与同龄人相比多了几分儒雅,少了几分江湖气。这种清高淡然的气质,恰好迎合了当下最受欢迎的类型——“禁欲系男神”。
陈道明自20世纪80年代涉足影坛,一直深受观众的厚爱。时隔四十年,他依然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荧屏之上,可谓是演艺圈中的一棵“常青树”。无论是《康熙王朝》中的天王老子,还是《我的前半生》中的日料师傅,他所演绎的形象都极具信念感,深深吸引着各个年龄段的观众。
不得不说,陈道明这种不仅能用作品说话,还能与新一代小生平分秋色的演员,才是演艺圈真正需要的人才。他的作品观众爱看,而且历久弥新,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如果每一位演员都能以此为标杆,那么,中国的电影电视行业离腾飞之日也就不远了。
04
在演艺人士努力的同时,我们作为观众,也应当丰富文化底蕴,提升欣赏水平,与他们一同努力,早日让华语电影实现质的飞跃。
![]()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