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蜘蛛侠同台演出或已在计划,实现可能性有多大?

从2000年到现在,大银幕上一共公映了7部蜘蛛侠真人电影,三位演员先后饰演了彼得·帕克。
托比·马奎尔、安德鲁·加菲尔德、汤姆·赫兰德,他们各有千秋,到底谁最好,大众的声音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2019年,一个关于三代蜘蛛侠同框的脑洞引发了影迷的无穷想象。
如果三位演员真的同时在一部电影中出现,震撼程度绝对不亚于2012年《复仇者联盟》。
只是要实现这一愿景,光是要三位演员都答应出演,并且搞定档期问题这一条件,就很难达成。
所以愿景只能是愿景吗?
不一定。
但是索尼拒绝了这一方案。
此消息一出,和之前的相关消息结合,索尼的意图就非常清楚了。
正因为克里斯·米勒有意要做三代蜘蛛侠同框的噱头,《蜘蛛侠:平行宇宙》的导演才大胆设计了相关的场景。
原因克里斯·米勒现在解释了,是当时索尼高层没有同意。
于是,在《蜘蛛侠:平行宇宙》中,本来为托比版蜘蛛侠再次出场所做的一些《蜘蛛侠》老版三部曲同款画面,变成了杰克·约翰逊配音的颓废油腻版彼得·帕克。
自此,三代蜘蛛侠联手,就成为了一个“有生之年系列”。
为什么索尼拒绝了克里斯·米勒的神奇想法,却还说人家可能已经在做计划?
证据有二。
第一,索尼虽然拒绝了克里斯·米勒,但态度却十分微妙。
索尼给出的答复是,“还没到时候”,或者说“为时过早”,而不是“肯定不行”。
第二,可以说是实锤证据。
在克里斯·米勒透露三代蜘蛛侠同框脑洞被拒之前,索尼正式命名旗下的漫威角色电影系列为“索尼漫威角色宇宙(SPUMC)”。
与此同时,蜘蛛侠电影官媒把三代蜘蛛侠都拿了出来,做了同框海报。
有人觉得,这只是配合亚马逊流媒体PrimeVideo的宣传而已,并不代表索尼要做三代蜘蛛侠同框的电影啊?
确实不代表什么,却可能是一个剧烈的暗示。
在索尼战略大会中官宣的15部SPUMC计划项目中,实锤了《蜘蛛夫人》这部电影将会立项,之前传闻英国女导演S·J·克拉克森将执导本片。
在原著设定中,蛛网夫人可以连接多元宇宙中每个拥有蜘蛛超能力的超级英雄。
游戏《蜘蛛侠:破碎维度》,正是利用了蛛网夫人的设定,让不同版本的蜘蛛侠先后出场。
再看看索尼之前拍了什么?
《蜘蛛侠:平行宇宙》啊。
“平行宇宙”的设定能让动画角色和真人角色产生交集,令到这部动画名义上可以属于SPUMC,也能让之前不同世界观的角色联动。
更重要的是,影片测试了观众对于多个蜘蛛侠同时出场的反应。
电影大获成功,证明方案是可行的,索尼也更有自信继续三代蜘蛛侠的同框计划。
如果一切顺利,《蜘蛛夫人》很可能会打开真人电影的平行宇宙,为三代蜘蛛侠同框的大电影做好剧情铺垫。
三代蜘蛛侠同框是一个绝对能卖大钱的噱头,如果只是以动画的形式,就算三位演员都有档期都愿意来配音,影响力自然不够受众群更广的真人电影大。
等日后真人电影有机会再来一遍的时候,惊喜程度就没那么高了,赚的钱也少了。
平行宇宙的概念使得一切皆有可能,令到原本属于不同世界观的角色合理地联动。不过SPUMC计划仍然没有一部多角色联合的大电影,可见索尼还未考虑清楚“蜘蛛版复联”要怎么做。
原因可能是,索尼有意让三代蜘蛛侠同框这件事作为SPUMC的一个大高潮,但实际操作却有着许多的不确定性。
索尼不能确定能不能办到,所以“蜘蛛版复联”先不着急拍板,以防计划赶不上变化。
要让三代蜘蛛侠同框,至少要解决三大难题。
第一,汤姆·赫兰德版蜘蛛侠的融入问题;第二,演员问题;第三,剧本问题。
先说第一点。
汤姆·赫兰德能否顺利入局,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漫威影业的态度。
沿用MCU的世界观和设定,要怎么规避神盾局、钢铁侠的影响?这无疑会影响电影对角色的塑造。
比较稳妥的办法是塑造全新的汤姆版蜘蛛侠,抛弃漫威“home三部曲”的人设。
问题能解决,可并不完美。
漫威总裁凯文·费奇曾表示,拍《奇异博士》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设定平行宇宙。对于汤姆版蜘蛛侠能不能与汤姆·哈迪饰演的毒液同框,他说,“可能一切都要看索尼影业吧。”
第二点是绝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演员问题。
汤姆·赫兰德已经爽快答应,只要提前和他谈好档期即可。
托比·马奎尔近年很少演戏,他已经转型做幕后。
重新出演蜘蛛侠,对于已经有些过气的他来说有着巨大的利益,要说服他应该也不是太难的事。
除非他本人很抗拒这件事情。
最难搞定的是安德鲁·加菲尔德。
他并不是一个专属商业片的演员,在成为蜘蛛侠之前,他参演过提名奥斯卡热门影片《社交网络》。
据《卫报》的采访,在拍摄《超凡蜘蛛侠》的时候,他的想法并没能在正片中实现。这可能使他对好莱坞的大制片厂的模式产生抵触感,以至于在此之后,他出演的都是文艺片。
他可能并不屑于商业电影能给他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只是想实现自己的艺术价值。
那索尼要拿什么打动加菲参演?
两个字。
剧本。
对于一个优秀演员来说,无法拒绝的不是片酬,而是一个好剧本。
也就是说,只要解决第三个剧本问题,演员的问题就很容易迎刃而解。
剧本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难点。
然后是如何不让如此一部万众瞩目的电影沦为一部爆米花。
《蜘蛛侠:平行宇宙》是一次成功的试验,不过电影是以主角迈尔斯·莫拉莱斯的成长为主轴,才让多个蜘蛛侠的登场流畅自然,而非走马观花。
三代蜘蛛侠同台大戏需要平衡三个演员的戏份,所以就需要至少三条主要的故事支线,以及一条串联三人的主线,不能照搬《蜘蛛侠:平行宇宙》的剧情模式。
真人电影不是动画,像《蜘蛛侠:平行宇宙》那样简单粗暴地,几乎是不讲逻辑地,随便用一个平行时空机器就把6个蜘蛛侠凑在一起,是绝对不可行的。
5年必须拍一部蜘蛛侠,意味着蜘蛛侠会隔三差五地出现,不断挑战观众审美疲劳的极限。
《超凡蜘蛛侠》其实已经做得十分不错,只是由于托比版的《蜘蛛侠》还记忆犹新,部分观众对新版电影不太感冒。
在超级英雄泛滥的时代,哪怕2012年《超凡蜘蛛侠2》祭出了“格温之死”,以及拓展世界观,试图打造“蜘蛛侠宇宙”,也无法阻止观众审美疲劳的加剧。
电影的口碑平平,票房只能勉强回本。想到第三部有更大的格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承受更大的风险,索尼就有点犯难了。
按照合约,索尼必须在2017年拿出《超凡蜘蛛侠3》。
反正就是拍得越快不行,观众会审美疲劳;拍得太慢不行,演员的年龄会撑不住,IP所创造的效益也不会高。
2015年,索尼与漫威达成“租借协议”,蜘蛛侠加入MCU,两年后《蜘蛛侠:英雄归来》大卖,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小蜘蛛,皆大欢喜。
相信索尼这时候已经意识到了,蜘蛛侠IP最需要的就是创意。
重复彼得·帕克被蜘蛛咬伤,失去至亲或者挚爱,领悟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道理这些情节,做得多有感情都已经作用不大。
漫威制作的蜘蛛侠电影能成功,是因为剧情摆脱了千篇一律的故事梗概,更是因为MCU的助力,蜘蛛侠第一次与其他超级英雄联手作战,这是前所未有的。
SPUMC建立在MCU之后,蜘蛛侠和毒液联手有看头,但终究只是在复制“漫威大法”。
观众对这种模式迟早都会疲劳,说不定漫威的下一个十年就风光不再。
索尼还必须做出漫威没有的,于是就有了《蜘蛛侠:平行宇宙》。
谁知因为这部动画,蹦出了一个三代蜘蛛侠同框的脑洞,这也是漫威还没做到的,联动以前不同的电影系列。
现在,SPUMC有着两个备选方案。
一个是按漫威模式走,如果《吸血鬼莫比亚斯》,《毒液2》等新片能成功,对于想要看到三代蜘蛛侠同框的观众来说是个坏消息。
因为这证明漫威模式还没有过时,索尼仍然没到冒险做创新的时候。
可能要到SPUMC的第三阶段,三代蜘蛛侠才有联手的必要,这就类似于MCU《复联4》的最高潮阶段。
如果原计划失败,那另一个方案就要启动,那就是三代蜘蛛侠同框电影的方案。
漫威模式不管用了,就需要提早拿出一部三代蜘蛛侠同台演出的大电影,一个影史前所未有的盛况,来拯救SPUMC。
![]()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