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比《起跑线》还好,《暴裂无声》为啥票房不佳?两大原因揭秘

首先,隐喻用得太多太刻意,有故弄玄虚之嫌,影响叙事流畅性,给观众观影制造障碍。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影片,《暴裂无声》中大量使用“隐喻”手段,吃羊肉、豢字车牌、金字塔、奥特曼面具、黑洞、山崩……这些隐喻不仅能巧妙规避审查风险,表现出影片批判现实的“深度”,同时也给了影评人解读影片的发挥空间。
影片中的豢字车牌。
但问题是,导演在片中对隐喻符号用得太多太刻意,关键情节的语焉不详,反而影响了叙事的流畅性,给观众制造了观影障碍。
比如影片中多次出现挂羊肉、宰羊肉、切羊肉片、煮羊肉、吃羊肉的镜头,据细心的影迷统计有不下20次之多。其实,导演无非是想用“羊肉”隐喻在姜武饰演的昌万年等恶势力面前,村民就像“待宰的羔羊”一样可怜,结尾张宝民老婆抱着一只小羊哭泣,更像是在控诉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
隐喻的妙处在于点到即止,如此多次重复使用“羊肉”这一隐喻符号,显得用力过猛了。
此外,村民患水肿病,村长大量买矿泉水,暗示水污染。其实,昌万年非法采矿,导致村里水被污染,这没啥不能直接告诉观众的,用得着隐喻吗?还有屠夫儿子戴奥特曼面具,用得着这么故弄玄虚吗?
最遭普通观众诟病的,是影片对昌万年为何射杀张保民儿子张磊这一关键情节的语焉不详。其实,即使片尾不用字幕交待,大家看到后来也早已猜到昌万年和律师是杀害张磊的凶手和帮凶,但不明白昌万年的杀人动机。回家仔细一想,最大的可能是昌万年要射羊,误射死张磊,律师是被胁迫着处理尸体的。
其次,关键故事情节推动和人物行事缺乏合理性,削弱了影片真实感和戏剧本身的张力。
《暴裂无声》是一部犯罪悬疑片,故事总体上符合逻辑,也制造出足够的悬念,观赏性远胜同期上映的文艺片《清水里的刀子》,质量远胜《奇葩朵朵》《冰雪女王3》等影片,但为何票房表现平平呢?除了上文提到的原因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其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事有时候缺乏合理性。
下面列举几处影片故事和人物细节上的瑕疵:
第一,昌万年约着徐律师在山里见面,是想要回他误以为在徐律师手里的杀人证据(箭头),如此见不得人的事,为何要把张保民捆在车上带着。明知道对方战斗力很强,把他留在办公室岂不更安全?
第二,关于张保民的战斗力,片中两场打戏中表现不一。第一场在矿上张保民帮工人们打架,昌万民几个小喽啰就能制服他。第二场在昌万民公司,张保民面对十几个手持武器的打手,居然大展神威把对方全部打倒。
第三,张保民被昌万民的手下用麻布口袋蒙头打了一顿,但此前他也打了对方,而且把昌万民越野车挡风玻璃砸坏了,他并没有吃亏,而昌万民不仅没让他赔偿,还答应他派人在矿上帮着找儿子。那时候他并不知道事情真相,为何在街上见到昌万民手下后,不急着去找失踪的儿子,还有心思去寻仇暴打对方?
第四,昌万年要给徐律师50万元好处费,既然约在山里这么偏僻的地方给钱,明知这是非法勾当,交易完之后为啥不急着走,非要节外生枝射杀了男孩张磊?就算是想要射羊误杀了张磊,行为动机也不太合理。
![]()
-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