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爱情片我真第一次看到,它能扩张你的想象,净化你的感知

作为导演郭共达(Kogonada)的长片处女作,能拍出这样的爱情小品,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在哥伦布》(Columbus)绝对是我今年看过的最意外,观感最好,最高级的一部剧情片,其实它的主题不光设计爱情,还有家庭,以及自我的重新认知,和过去和解,突破自我限制的成长。
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在哥伦布》就引发了不少影迷的强烈共鸣,网络得分更是居高不下。
MTC更是给出了逆天的高分89分!这个得分已经超越了很多经典同类型影片。
看似平稳的节奏下有着蛛丝般清晰的故事脉络。稳定的视觉效果展现会挑战你的注意力极限,同时扩展你的想象力,净化你的感知。
《在哥伦布》看完后,用最简单的词语来形容,就是“舒服”。
其实光谈剧情,《在哥伦布》并不算特立独行。
影片讲述韩国翻译家金来到美国城市哥伦布,他的建筑师父亲在当地考察时意外晕倒,陷入了昏迷。
在哥伦布的日子里,金结识了当地退学在图书馆打工的女孩凯西,凯西是一位建筑迷,对金的父亲非常崇拜。
靠着对于建筑的热爱,两人渐渐走到了一起,从谈论建筑到自己的生活。
影片设置的两位主角非常值得玩味。
金显然是作为外来者身份来到哥伦布,凯西在第一次和金对话时,对于他能流利的说英文感到吃惊,金对此不屑一顾,认为很稀松平常。
金显然有着西方留学的背景,导演也想借此表达对于全球化移民大国想象的一些思考。
金作为移民,却事业有成,父亲是备受尊敬的大师,功成名就。就连金的初恋情人,父亲的学生都是美国人,而且是凯西的崇拜对象。
移民和当地人在地位和身份上的差距,被影片巧妙隐藏,但刻意的安排实在令人玩味再三。
两人在哥伦布的相遇,不只是为了谈情说爱,更是为了重新认知自我。
为此,影片在人物设置上,特别安排了一位昏迷的父亲,一位有吸毒过往的母亲。
金和父亲不和,一年多没有讲话,金埋怨父亲没有给他温情的童年,总是不在他身边。来到哥伦布,他甚至没有办法在病房里多待一秒,埋怨和亲情复杂的交织在一起,令他内心苦闷无解。
凯西和母亲的关系亦非常紧张,母亲有着吸毒史,且不断换着不靠谱的男友。凯西被迫辍学,而且留在哥伦布照顾她。最近她的母亲又开始结交了新的男友,凯西非常害怕过去重演,开始每夜查岗,惶惶不可终日。
金想离开哥伦布,但却被迫暂时留下来;
凯西想留在哥伦布,但梦想却折磨着她,要她尽快离开。
他们一个困在过去,一个担忧着未来。
两人的相遇将是他们互相成长,解开心结的开始。
单看故事和剧情,《在哥伦布》并非高级和独特。
令人神往的是,《在哥伦布》居然把这个故事包裹在当地的著名建筑的文本内涵中,这绝对是多年来,前所未闻的一种故事建构方式。
建筑大师路易斯·巴拉干说过:
我相信有情感的建筑。“建筑”的生命就是它的美。这对人类是很重要的。
而影片对此提及,建筑因为本身承载的意义具有治愈人类情感的力量。
建筑对于一个人来说,常常和记忆纠缠在一起,一些建筑对于个人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记忆,也许是伤感的,也许是快乐的,建筑本身会让我们回到过往,沉侵于当时的回忆旋涡中,勾起我们无法忘怀的私密情感。
影片中,金和凯西因为谈论建筑而认识,接着关系越发亲密,对于当地建筑的浏览和解读,打开了他们的心结,让他们互相倾诉,找到了各自内心的症结所在。
对于,金和父亲的关系来说,父亲留下的记录了当地建筑的笔记本就是两人冲破隔阂的那把钥匙。
金带着父亲的笔记本,到处寻找他画中的建筑原型,在凯西的陪同下,他开始逐渐了解建筑物对于人的重要性,同时,再次了解了他的父亲,以及他自己。他不愿留在父亲身边是因为他埋怨父亲过去留下的冷漠,他对于自己的过往感到羞愧。
凯西更是在不断解读当地建筑意义的同时,发现了她对建筑学的狂热,在金的提点下,她开始接受内心追逐着的梦想,同时明白了放下过去,相信母亲会有新的,积极的未来。她不愿离开是因为她害怕未来的不可预测,对于自己不够自信。
有的建筑是她最伤心时的所在地,有的建筑是她顿生希望的幸运地,建筑的意义附加在了她的人生道路上,成为她记忆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里,《在哥伦布》做到了文本和影像的平衡。在电影中,影像与文本,即声画天然分离,因为一个需要调动人的视觉,一个需要考验人的脑力。电影大师常常是把一个方面做到了极致,而被迫忽略另一面。
《在哥伦布》却时刻把控这文本和影像的平衡,在精致的画面构图和建筑物展示时配以高度提炼后的台词信息,让普通影迷,即使完全不了解建筑学的影迷也能轻易解读出其隐喻目的。
正是因为导演在影片中使用了“建筑”这个概念与形象,才使得文本信息与影像结构的双重加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矛盾得到了化解。
这些不断出现在影片中的建筑物交织着角色的情感、他们的认知价值,因而建筑物不再是冷冰冰的石头,而是具有慰藉人心的有机生物,成为生活与情感萌发共鸣的场域。
由此,建筑物成为了剧情推动的动力,甚至成为角色人物弧光转折的关键。
角色的认知在建筑物前不断变化,让他们的心力得到增长,冲破了过去的阻碍。
最后,不得不提下《在哥伦布》唯美准确的摄影构图。
影片大量利用了镜子的反打效果,已经玻璃的隐喻。
在影片的对话中,《在哥伦布》很少用常规的正反打,而是在固定机位下,一人在精心布置的镜子中呈现,一个要么处于侧面,要么干脆不出现,利用画外音的形式。
这种对话方式的建构,突出了对话时的中心人物,让影迷更能聚焦于重点人物,导演的动机变得清晰,这幕戏的作用立刻凸显出来。
同时,利用镜子的构图,让人物天然处于分割之中,人物关系之间的不自然和分裂得到了隐喻化的呈现。
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房间走廊,街道,都表露中一种刻意的距离感。
《在哥伦布》充分利用了环境美学,在布景构图中营造出一种流动性的情感介质,实在令人回味无穷。
最终,金选择了留下来,从建筑物中找回修复父子关系的方法。
而凯西选择了离开,她从建筑物中找到了自我真正的方向。
他们一个原谅了过去,一个找回信心走向未来。
男女关系,亲情关系,人与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如此巧妙的溶于了故事中。
《在哥伦布》有着逐步深入人心深处的魔力,你甚至都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沉迷于影片的叙事结构和美学动力中,当影片结束后,一种莫名情绪萦绕心间长达几个小时,回味无穷,如得新生。
![]()
-
推荐资讯